正規微整培訓班介紹雙平面隆胸的手術方法及術后處置
美麗的乳房乳頭位于乳房中心位置,它與整個乳房組織之間的相互關系決定著乳房的外觀是否美麗。在隆胸術時,單純利用以往的胸大肌下、乳腺下、前鋸肌下等植入假體的方法無法滿足患者不同的解剖學構造,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雙平面隆胸術的概念。
雙平面隆胸時,首先要考慮乳房的大小,測定乳房基底的寬度,然后將假體植于此寬度內。還要測定乳頭和乳房下皺襞之間的距離,用皮膚向前牽拉實驗預測術后胸部縱行的變化,然后根據假體的直徑和凸度來考慮選擇假體。
雙平面隆胸術是將假體植入兩個不同平面的術式,上部分在胸大肌下,下部分則是在乳腺下。根據需要剝離乳腺和胸大肌之間的間隙,調整覆蓋假體的胸大肌的范圍,從而適當調整外露在假體的乳腺組織的面積是雙平面隆胸術的要點。
●
1
雙平面隆胸術具備多種優點,可以在各種不同的胸部條件下使用。
1.由于雙平面腔隙隆胸術具有最佳軟組織覆蓋,術后患者滿意度大大提升,而因假體移位、包膜攣縮等所致的再手術率大大降低。
2.胸大肌在第6肋附著處附近離斷,并沒有增加假體下緣移位的發生率。
3.如果術前讓患者充分對比雙平面與乳腺后和筋膜下假體植入隆乳的差別,即理想肌肉覆蓋具有的優點,和不理想覆蓋造成的再手術或畸形風險。患者會選擇最大程度的軟組織覆蓋,即會更傾向于選擇雙平面假體植入隆乳。
4.雙平面腔隙假體植入保留了所有胸骨緣胸大肌內側起點的完整,大大降低了因假體邊緣呈現和牽拉褶皺而再次手術的發生率。
5.采用理想的雙平面假體植入隆乳,因肌肉張力減輕,術后早期患者疼痛減輕,康復時間縮短。
6.雙平面層次不會限制假體在乳房任何部位的充盈,形態更為豐滿自然,同時,可獲得最大限度的軟組織覆蓋,降低了再手術率。
7.雙平面腔隙植入有效地降低或消除傳統胸大肌下隆乳相關的缺陷:術后疼痛嚴重恢復期延長、胸大肌收縮時的乳房變形以及胸大肌壓力造成假體外移等。
●
2
雙平面根據忠者乳房的狀態,大體分為3類。
1型
沒有下垂的大部分乳房,只要沿著乳房下皺襞進行胸大肌起始部的分離即可,此時不需要進行乳腺和胸大肌之間的剝離。
2型
伴有輕度乳房下垂,乳腺組織與胸大肌之間結合疏松時,將乳腺和胸大肌之間的剝離進行到乳暈下方,然后沿著乳房下皺襞進行胸大肌起始部的分離,這樣術后胸大肌會上升到乳暈上的位置。
3型
在下垂明顯或者乳房下部分呈萎縮狀態時,將乳腺組織和胸大肌之間的剝離進行到乳暈的上緣位置,然后沿著乳房下皺襞分離胸大肌的起始部,這樣術后胸大肌將位于假體的2/3以上的位置,假體一半以上的面積將位于乳腺后方。
●
3
雙平面隆胸手術方法
1、術前設計
進行術前拍照后,在患者站立位給予畫線標記出中心線、原有的乳房下皺襞線、新的乳房下皺襞線以及假體要植入的位置等,標記出乳腺下剝離的范圍。根據乳房基底的寬度及患者的期望值決定假體的大小。
2、乳房下皺襞切口
在乳房下皺襞做一個4-5cm的切口,分離胸大肌的起始部。此時的剝離要垂直進行,如果朝向了腹部,則術后瘢痕可能會位于不希望的部位。按照事先設計的范圍進行乳腺下間隙剝離,然后小心進行胸大肌后剝離,剝離出可以放置假體的充分的腔隙。
3、乳暈邊緣切口
在乳暈邊緣做皮膚切開,然后按照事先設計的范圍進行乳腺下間隙剝離,通過胸大肌的外側緣進行胸大肌后腔隙的剝離。
4、腋窩切口
在腋窩皺襞線上做一個4~5cm長的切口,找到胸大肌和胸小肌,在兩層肌肉之間用手指剝離。然后利用內窺鏡首先分離胸大肌的起始部。重新用手指沿著胸大肌的外側緣向下,在事先設計好的范圍進行乳腺下剝離,并在下面與肌肉下平面相交通。
只是不要剝離胸大肌的胸骨附著點。為了避免內窺鏡下剝離范圍過大,術中可利用針頭以確認體表標記點和體內剝離范圍一致。然后植入臨時假體,給患者取坐位,仔細比較兩側,對剝離不夠的部位進行再次剝離,利用內窺鏡確定假體腔隙是否充分。進行剝離同時,要進行徹底止血。也可以留置引流管。取出臨時假體,植入準備好的假體后,逐層縫合筋膜、皮下組織及皮膚。
●
4
雙平面隆胸術后處置
術后在假體周圍以及新的乳房下皺襞線上,外貼彈力膠布,然后給予中等強度的壓迫包扎。術后3~4天起穿戴特制的胸衣防止術后向上方及中心移位,持續穿1~3個月。而且術后1周開始進行乳房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按摩。
●
5
雙平面隆胸術后并發癥
術后并發癥與其他方式隆胸術一樣,但從長期觀察來看,有假體下移、包膜攣縮、皮膚變薄、乳房內側過于接近等并發癥。但是如果準確區分各自不同乳房的不同尺寸,適當調整覆蓋假體的軟組織,正確理解假體與軟組織間的力學關系并根據原則施行手術的話,可以將術后的并發癥最小化。
雙平面隆胸術目前還廣泛應用于首次隆胸術后包膜攣縮修復手術。根據胸部外形及患者的喜好,可以選擇腋窩、乳暈邊緣、乳房下皺襞線等切口,根據患者乳房外形及特性,施行雙平面隆胸術,可以達到最適合的滿意的乳房外形。